您好! 欢迎访问中交纪检网
 
 
列表栏目名称
检索|
 

借古鉴今谈廉洁
来源:纪委一室    发布时间:2019-11-11

“千锤万凿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。粉骨碎身全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”这首《石灰吟》的作者是明代政治家、文学家于谦的一首七言绝句。此诗托物言志,采用象征手法,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信念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。

于谦,明代名臣,自小有远大志向。小时候,他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,于谦十分钦佩文天祥,把这幅画像挂在书桌边,并且题上词,表示一定要向文天祥学习,作一个为民请命、清正廉洁的人。

于谦长大以后,考中了进士,他严格执法,廉洁奉公,关注民间疾苦。太监王振掌权时,每逢朝会,京外大臣进京面君必须首先进见王振,纳白银百两,否则百般刁难,甚至治罪。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,从不带任何礼品。有人劝他说,你不带金银财宝,难道不能带点土特产吗?于谦只是一笑,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,说:“只有清风。”还特意写诗以明志:“绢帕麻菇与线香,本资民用反为殃。清风两袖朝天去,免得闾阎话短长。”于谦刚直不阿,得罪了王振,王振指使同党诬告弹劾,将于谦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。百姓闻之,激起义愤,联名上书,王振担心引火烧身,释放于谦,降职使用。由于他在地方治理有方,深得百姓拥戴,不久便起用原职,后又召回北京,任兵部左侍郎。

土木堡之变,明朝皇帝被俘,明军精锐部队全军覆没,北京城内陷入一片惶恐之中。危难之下,于谦挺身而出,力排众议、稳定人心,整饬军队、加强布防,阻敌于北京城外,保住了明朝江山。盛名之下,谦逊如往,朝廷加官晋级,一律谢绝,只留太子太保虚衔。夺门之变,于谦遭人陷害,含冤身死。太上皇不相信于谦清廉如此,派人抄家,发现家无余物,只有代宗皇帝前所赏赐的玺书、袍服、银锭之类,全部封好写上说明放在家里。

于谦一生清正廉洁,他60岁寿辰那天,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。于谦叮嘱管家,一概不收寿礼。皇帝派太监送来一只玉猫金座钟,却被拒之门外。太监写下四句话给于谦:“劳苦功高德望重,日夜辛劳劲不松。今日皇上把礼送,拒礼门外情不通。”于谦看了,在下面添上四句:“为国办事心应忠,做官最怕常贪功。辛劳本是分内事,拒礼为开廉洁风。”

名臣于谦的故事,很早就知道一些,前些日子,偶然得到《明朝那些事》这本书,对于谦的生平、事迹有了更深、更全面的了解。一代名臣、一生清廉、一心为公,其一生坚持自己的理想、清廉刚正,为国为民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,和他所做的《石灰吟》一起被后人所铭记和敬仰。

清正廉洁,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,是对一名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要求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,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,坚持全面从严治党,坚持“老虎”“苍蝇”一起打,党风政风为之正肃。

古时官吏,尚能做到清正廉洁,而现今一些党内蛀虫,却把党纪国法抛在两旁,直到东窗事发、身陷牢笼,才追悔莫及。这些人,有的背离入党时向党宣誓的誓言,理想信念滑坡,忘记党的要求,追求个人利益无所不用其极;有的经不起诱惑,被周围别有用心的人围猎,最终步入犯罪的泥潭;有的家风不严,甚至同流合污,前面坐台,后面收钱,把做官作为捞钱的工具;有的利令智昏,即想当官,又想发财,卖官鬻爵,兜售官帽等等。在贪官忏悔录中,贪官对违犯党纪国法的行为和原因都会进行深入的剖析,千条万条,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忘记了初心和使命。

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首先要做到心中有责、心中有戒、心有所畏,这是基本的要求。同时还要做到向先进学习,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,慎独、慎微,树立底线思维,把规矩和纪律放在前面,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一航院  高现民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附件:

栏目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