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 王兰亭将身上的缆绳用力紧了紧,他舔了一下干裂的嘴唇,一咬牙踏进齐腰的海水中。 1951年的初春,渤海湾冷得彻骨,寒风像锥子,扎得他脸生疼。他在海水里大口喘着粗气,拼劲力气与工友们喊起了一声号子。汉子们的吼声盖过了咆哮的浪,就在这群人的身后,是望不到边的荒芜滩涂。 塘沽,新港,这是时年21岁的王兰亭,参加工作的第一年。 海河入海口红日冉冉,都说初生的朝阳最雄壮,那也是筑港人南征北战,艰苦创业的岁月。 王兰亭与第一代筑港人一起,用最纯真的信仰,最质朴的力量奔走于祖国的大山大海之间。在海南岛,他迎着摧枯拉朽的台风紧紧抵住厂房的木门;在湛江,肆虐的蚊虫险些夺走他的生命;就在三年灾害赤地千里的徐州,他将仅剩的地瓜干留给家人与工友。 1961年,他随队伍来到青岛,在人事科一干就是十几年。 那个年代职工的单调、对调都要找他。他常说:“人家夫妻、家人团聚是好事,是一定要尽力帮忙的。”那时交通远没有如今发达,他在青岛、天津、北京、济南等城市来回奔波,酷暑严寒、舟车劳顿,他从未皱过眉头。 有人提着礼品来,他总是将东西挡在门外:“事我一定尽力,但东西你要拿回去。”一位两地分居十几年的老职工家属调到青岛工作,为表示感谢,老职工为王兰亭送来一瓶酒,刚进家门,没说两句话,怕王兰亭不收,放下东西抬腿就走。 “那瓶酒当时4块2毛钱。” 如今,王兰亭60多岁的儿子王小明还记得那瓶酒的价钱。 “那瓶酒,父亲没退回去,但第二天,便让我提着8、9块钱的东西送到了那位职工老母亲的家里。” “对得起良心、对得起单位,行得正,好好干,不能丢了人。”儿子刚参加工作那天,王兰亭破天荒地喝多了,这句话他一直重复念叨着。 那时,19岁的王小明第一次理解了一个父亲、一个老党员、一个老筑港人的理想与信念。这是老人一生的追求,一生的忠诚,一生的付出,还有他清清白白坦坦荡荡的无怨无悔。 二 王小明喜欢眺望中原大地远处的群山,不知他是否望见了几十年前父亲支援三线时望见的那些逶迤。 这是2008年,父亲已离世十二年,曾经的年轻人也已两鬓斑白。而他身后,也不再是荒滩密布,几十年间几代筑港人将祖国1万8千公里的海岸线逐一点亮,如今他的面前有大山,还有笔直的铁轨。 “王书记,临时用地到位了!”听着电话里小李兴奋的声音,举着手机的王小明揉了揉满是血丝的双眼,长出了一口气。 征迁,是铁路施工的第一关,也是最难的一关。 但就如五十七年前咬紧牙关冲进刺骨海水里的那个身影一样,身处中原腹地的他同样冲锋在前,义无反顾。 裤腿上,是他白天走村入户宣讲政策、查看征迁线路时留下的泥点;手中,是他深夜时学习征迁法规、谋划征迁方案时那杯早已凉透的浓茶。 他常说:“征迁何尝不是‘征心’?” 他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、帮助村里修路、慰问困难群众、慰问乡村教师、帮助村民抗旱浇麦、与当地乡村干部广交朋友。老乡们喜笑颜开、配合工作的背后,是他日夜辛勤、真情实意的付出。 5天!石武项目进场仅用了5天!各类机械设备还在赶赴现场时,250余亩临时用地却已全部到位。随后,石武客专创造了75天建成梁场的国内铁路客专建设新纪录,在铁路征迁中堪称奇迹。 在涉及面广、资金密集、异常敏感的拆迁赔偿款问题上,王小明始终讲究原则性和政策性。面对庞大的资金诱惑,他恪守党性,绝不越红线一步。“老乡的钱一分也不能少,企业的钱多一分也不能花!”附近村庄的老乡们都知道项目部有个王书记,他来征地大家都放心,因为他将大家的地一把尺子量到底!在各项事务赔付过程中,王小明也严格按照公司规定,在他本人、村民、现场技术员和项目部财务人员到场的情况下签字确认,每一笔都有据可循。 “依法、阳光、和谐、廉洁”,在石武客专建设过程中,上千万的征迁费用,项目部未出现过任何纰漏,这是王小明用岁月与实际行动完成的人生承诺。这份承诺是他在党旗面前的庄严宣誓;这份承诺是他对企业的真诚感恩;这份承诺更是他对老父亲几十年前那句话最深情的应答—— “对得起良心、对得起单位,行得正,好好干,不能丢了人。” “哎!爸!” 三 父亲给我讲完两代人的故事,刚放下酒杯没多久的他,便靠在沙发上打起了瞌睡。我为他披上一层毯子,看着他日渐增多的白发,鼻子忽然有些酸。 那是2013年的春节,年轻的我望着烟花点亮的天空愣愣出神,从父亲的话中,我仿佛听得到岁月、听得到坚持、听得到执着。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,父亲将爷爷四十年前的嘱咐说给我听。 十年,石火光阴,漫漫人生。这些年,我在爷爷曾战斗过的祖国最南端望着沉箱迎着潮汐出发;我也在晋中大地的千沟万壑中用双脚丈量了父亲望向的巍峨群山;我更是曾挥手告别妻女,在一万公里外的东非肯尼亚感受过赤道骄阳,在滇北的群山中学习父亲当年是如何“征地征心”…… 这些年,我追寻他们的脚步,奔波在祖国大江南北之间,无论在哪,无论身处什么岗位,那句嘱托,未曾敢忘。 我回想8岁那年,我们守在爷爷弥留的床边。 那张枯瘦的手用尽一生的力量紧紧抓住父亲的胳膊,父亲将我紧紧搂在怀中。爷爷想对我们说些什么,却再也没有力气开口,那时的父亲流着眼泪,将牙齿咬得咯咯直响。 他说:“爸,您放心,我都知道。” 今天,我仿佛还能望见一个身影,海水没过他的胸膛,他却依然挺直脊梁;我仿佛也能看见一个中年人,泥泞的山路崎岖,但他远眺的目光却坚毅如铁。 4块2毛钱的酒、征拆也“征心”的故事一直教育着、提醒着我坚守清白坦荡、公正无私的廉洁家风,成为了我前行路上的指路明灯。 这份血脉我也会一直传承下去,或许有一天,我的后人也会讲起关于我的故事。 |